欢迎访问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检察院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今天是:
本院动态    
· 【益民行】筑牢纪律作风防线 扛起...
· 八项规定淬本色 实干担当砺初心—...
· 【国际禁毒日特辑】“检察蓝”斩...
· 【国际禁毒日特辑】健康人生、绿...
· 【国际禁毒日特辑】庭审“沉浸式...
· 藏蓝警徽耀校园 禁毒防线共筑牢—...
典型案例    
· 检察机关打击非法集资犯罪典型案例
· 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公益诉讼...
· 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中加强社会工...
· 外汇领域行刑反向衔接典型案例
· 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第四批)
· 检察监督与水行政执法协同推进黄...
当前位置:首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团结之基 共育文明新风——九原区以移风易俗实践绘就民族团结新图景
时间:2025-06-16  作者:  新闻来源:包头市民委  【字号: | |


近年来,九原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抓手,坚持高位推动、深化统筹协调、加强部门联动。通过实践引领、文化赋能、媒体助推、长效维护等多项举措,全力推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养成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如春风化雨,滋润城乡沃土,有力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

实践引领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新典范



在阿嘎如泰苏木,由各民族老党员、乡贤能人和村民代表共同组成的“五人理事会”,成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基层先锋。他们按照“群众提议、理事会联议、村民决议”的“三轮机制”,“嘎查‘两委’初步审议、阿嘎如泰苏木党委最终核定”的“两级审定”以及“终审决议、落实过程、监督结果”的“全程公开”机制,解决红白事攀比、家庭矛盾等问题。理事会成立以来,开展议事协商230余次,解决牧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0条,劝导铺张浪费等行为40余次,构建起各族群众共建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创新开展“干部牧民大结亲”活动。全体党员干部每周深入牧民家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炕头唠家常”“田间办实事”等日常互动。通过230余场次文明宣讲,引导牧民摒弃旧观念,树立健康生活、科学发展、勤劳致富新思维,有效促进邻里和睦与民族交融,打造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示范样板。


党员干部深入村民家中宣传党的政策

(图片来源:九原区民委)

在哈业胡同镇,以文化大院为阵地,定期开展“弘扬传统文化 培养艺术传人”等主题的文艺表演活动,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身边好人好事、移风易俗等内容,融入二人台、打坐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形式,辅以方言进行演绎,极大地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群众感染力,吸引全镇近千名农牧民参与。连续举办两届“村超”“村BA”,参与村民超过500人次。这些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文体活动,成为凝聚人心、展现风采的舞台,邻里守望、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氛围日益浓厚。在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思想文化基础。




“村BA”比赛中村民各展风采

(图片来源:九原区民委)




文化赋能

唱响移风易俗“主旋律”

九原区文明办联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开设《话别“旧风俗”》民族团结广播专栏,设立每周一为固定广播日,栏目时长半小时左右。在春耕劳作间隙,各族村民自发聚集聆听移风易俗政策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使党的声音成为凝聚人心的最强音。哈林格尔村村民李大爷说:“这种宣传方式非常接地气,天天喊移风易俗,我们听得懂,也愿意听,一段时间听下来也感受到了破除陈规陋习的必要性。” 广播专栏累计制作118期特色节目,播出时长突破1000小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践行文明新风,过去讲排场、比阔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也得到了明显改观,形成“人人讲文明,户户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厚植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情感根基。

麻池镇农大新村剪纸是包头剪纸的重要代表,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是珍贵的民间艺术遗产。村委会组织村里的剪纸艺人作为志愿者,在农闲时面向各民族村民开设免费剪纸课程,还适时组织剪纸培训、剪纸作品展等活动,不断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引导村民摒弃不良习俗,树立文明新风尚,在参与剪纸创作和交流中,村民乡亲凝聚力显著增强,形成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氛围。这项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的民间艺术,不仅革新了乡风民俗,更剪出了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团结图景,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在乡村振兴第一线。

媒体加持

新媒体“瘦身”旧风俗




为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发展,哈业胡同镇积极与当地自媒体“玉米糖了”合作,建立了“镇+村+个人”的三方联动机制。政府整合资源,村庄提供拍摄场地和人员,“玉米糖了”负责策划拍摄制作。截至目前,创作出《抵制高价彩礼,弘扬婚嫁新风》《百善孝为先》《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喜事新办》等移风易俗短视频150集,播放量近1.2亿次。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宣传效率,更通过接地气的内容、生活化的场景和寓教于乐的方式,让移风易俗的理念深入人心。

同时,区级媒体“文明九原”开设【移风易俗】专栏,聚焦九原区移风易俗生动实践,集中宣传展示移风易俗政策解读、典型经验做法、公益广告等内容,目前,刊发相关内容130余篇,成为传播文明理念,弘扬时代新风的有效载体,持续助力九原区精神文明建设。




长效推进

构建移风易俗“新常态”

村规民约是倡导文明新风、推动移风易俗的有效载体。九原区各苏木镇、街道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薄养厚葬、攀比炫富等婚丧陋俗列入其中,规范日常行为,维护公序良俗。目前全区56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村规民约,覆盖率100%。2024年以来,以区级媒体“文明九原”为载体,在全区开展了优秀村规民约展示活动,对20个优秀村规民约进行集中宣传展示。“现在村里办白事不请鼓匠,也不攀比酒店、饭菜的档次,披麻戴孝也大都改为佩戴小白花,大家的负担都减轻不少。”村民深有感触地说。



打造文化墙宣传垃圾分类环保理念

(图片来源:九原区民委)

沁润人心、成风化俗,九原区各街镇利用文化墙、宣传栏、文化广场、宣传大屏等基层宣传载体,广泛宣传文明和谐健康理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典型引领

让身边事影响身边人




各街镇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引领村风民风的重要抓手,发起“好媳妇”“好妯娌”“好邻里”等典型评选活动,通过宣传凡人善举,用身边人身边事影响和带动各族群众,引导群众崇尚文明、争当先进,激发村民向上向善的积极性。学有榜样,行有示范,哈业胡同镇党员干部还签订了《文明节俭操办红白喜事》承诺书,带头践行移风易俗,全镇婚丧事宜大操大办问题明显改观。


先进典型通过直播教授村民种植经验

(图片来源:九原区民委)


广泛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活动,传承良好家风家训,九原区文明办联合哈业胡同镇、区关工委、区妇联出版《乡音》(哈业胡同家教家风)一书,以当地真实的家风家教故事为蓝本,为人们树立了具体可感的道德标杆和价值导向,引导各族群众以良好的家风带动民风,共同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发展和创新,确保各族人民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上携手前行。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检察院
地址: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政府北200米 电话:0472-7152000 邮编:01406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蒙公网安备 150207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