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检察院 本网站已支持IPv6网络
今天是:
本院动态    
· 九原区检察院组织召开“府检联动...
· 【知识产权宣传周】尊重知识就是...
· “公开听证+普法宣传” 以司法公...
· 【刑不刑?马虎不得】“付费入职...
· 喜报!九原区检察院1行政公益诉讼...
· 以“解”止争,为七年诉累按下“...
典型案例    
· 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
· 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检察公益诉讼典...
· 2025年检察听证典型案例
· 检察公益诉讼服务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 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 检察机关依法惩治制售伪劣商品犯...
当前位置:首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九原区麻池镇:古城·边郡·青花瓷 三原色共绘民族团结千年长卷
时间:2025-04-28  作者:  新闻来源:九原区民族事务委员会  【字号: | |

九原区麻池镇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多元文化交融特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地。这里既有长城与匈奴遗存的碰撞,也有农耕文明与游牧文化的共生,更以当代创新举措推动民族团结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绘就了一幅跨越千年的民族融合长卷。


一、麻池古城:多民族交融的地理坐标


麻池古城(今包头市九原区九原区麻池镇)作为秦汉时期九原郡的治所,是中原王朝经略北疆的核心枢纽,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缩影:

1.军事与文化的双重纽带

赵武灵王在此推行“胡服骑射”,打破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军事壁垒,开启农耕与游牧文明的首次深度融合,秦直道北端终点设于九原郡,这条“古代高速公路”不仅输送兵员粮草,更成为中原与草原经济、文化互通的动脉。


2.民族互动的生活图景

麻池古城周边墓葬群出土的战国至汉代文物中,既有中原风格的青铜礼器,也有草原特色的马具和饰品,印证了“胡汉杂居”的日常,汉代“单于天降”瓦当(出土于召湾汉墓群)以汉字铭刻匈奴归附史实,体现了汉匈和亲政策下政治互信的建立。















二、九原郡:边疆治理与共同发展的国家实践

作为秦汉北疆第一郡,九原郡的兴衰映射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制度构建:

1.“大一统”边疆治理的典范

秦始皇设九原郡,推行郡县制与移民实边政策,将中原农耕技术引入河套地区,促进边疆开发与民族融合,汉武帝时期,九原郡更名五原郡,成为汉朝“断匈奴右臂”战略支点,通过屯田、互市实现军事防御与经济共荣的双重目标。

2.多元信仰的共生载体

九原区麻池镇燕家梁元代遗址出土的佛教造像与伊斯兰风格瓷器残片,反映了不同宗教文化在九原地区的和平共存。


三、青花石榴纹瓷罐:器物中的共同体美学符号


元青花缠枝牡丹石榴纹瓷罐(现藏包头博物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物质文化的巅峰之作:

1.纹饰中的多元一体美学

罐体以牡丹、石榴、缠枝莲组合构图,体现元代多元文化的艺术融合釉色采用波斯钴料“苏麻离青”,器型借鉴草原皮囊壶特点,技术层面实现了海上丝绸之路与草原丝绸之路的跨地域协作

2.民族交往的实物见证

该罐出土于九原区麻池镇燕家梁元代平民聚居区,表明当时普通民众已广泛使用融合多民族审美的器物,佐证了文化交融的深度

四、历史文脉的当代赓续

九原区以麻池古城为核心,将历史资源转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动能:

1.文旅融合激活集体记忆

打造“古韵麻池”品牌,通过“秦风汉韵风华九原”沉浸式体验、汉服嘉年华等活动,让游客在互动中感知多民族共创的历史制作《秦汉风韵云游九原》专题片,以数字化手段传播九原郡的边疆治理智慧,强化“守土有责”的家国认同

2.教育传承培育共同体意识

麻池中学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并担任“红领巾讲解员”,通过解读青花瓷罐的纹饰内涵,成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

千年古郡麻池的历史传承证明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并非简单的文化叠加,而是通过军事互鉴、经济互通、艺术互融、制度互信实现的深层整合。今天的九原,正以历史文脉为根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理念转化为实践,书写着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九原区人民检察院
地址: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政府北200米 电话:0472-7152000 邮编:014060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

蒙公网安备 15020702000001号